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旅游地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的空间耦合分析
Spatial coupling between rapid traffic superiority degree and tourist flow intensity in tourist destina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GUO Xiangyang;MU Xueqing;MING Qingzhong;DING Zhengshan;HU Meijuan(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Culture Industry,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500 [3]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昆明65022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3011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47)
年 份:2019
卷 号:38
期 号:5
起止页码:1119-11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典型旅游地—云南省为研究案例,以高德交通大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为基础,依据"路网及站点密度+通行规模+通行功能+区位优势度+换乘便捷度"的思路,构建快速交通优势度模型;基于旅游流"规模→消费→效益→效应"的历时性维度构建旅游流强度模型;采用加权TOPSIS法对二者评价值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四象限模型对两者耦合类型进行划分。结果发现:①快速交通与旅游流耦合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昆明、红河和丽江呈现良性耦合协调,耦合类型表现为"高旅游流-高快速交通优势",而旅游化水平低、远离交通枢纽和主要交通干线的边缘地区,旅游流与快速交通耦合效应则表现为"低旅游流-低快速交通优势"。②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快速交通方式与旅游流强度的拟合优度表现为"航空运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特征。③云南省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耦合水平总体偏低,快速交通发展的主导模式为协调互补模式,且缘于快速交通的"时间-空间收敛"效应和"组织-空间协同"效应,快速交通组合类型多样化与旅游流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快速交通发展模式对旅游流强度的贡献效应表现出"多元共生模式>协调互补模式>单类孤立模式>低速交通维持模式"的特征。
关 键 词:快速交通优势度 旅游流强度 空间耦合 发展模式 云南省
分 类 号:F592.7[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