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 EI收录)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and driving force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t city level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ANG Shaojian;HUANG Yongyuan(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Urbanization and Geo-simulation,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51);广东省特支计划;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年 份:2019
卷 号:74
期 号:6
起止页码:1131-11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链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1992-2013年全国283个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①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总体均值下降,差异在逐步缩小。②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表明城市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且空间集聚性在逐渐增强,但空间集聚水平的变化逐年缩小。③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存在马太效应,低强度与高强度的城市在相邻年份转移过程中呈现维持初始状态的特征。第二,城市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不同区域背景下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即若与碳排放强度低的城市为邻,该城市的碳强度能够增加向上转移的概率,反之亦然。④面板分位数结果显示:在碳排放强度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技术进步、适当的人口密度起到减排作用;外商投资强度与交通排放是使碳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在碳排放强度高的城市,人口密度是重要的减排因素,技术进步暂时没起减排作用;工业排放、粗放式的资本投资以及城市土地蔓延则是碳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中国城市尺度 碳排放强度 空间溢出 空间马尔科夫链 面板分位数回归
分 类 号:X3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