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BOHAI SEA AND THE BOHAI STRAIT AND ITS ADJACENT AR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孙军[1] 刘东艳[1] 杨世民[2] 郭健[3] 钱树本[1]

机构地区:[1]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266003 [2]青岛海洋大学东方红II调查船,青岛266003 [3]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003

出  处:《海洋与湖沼》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95 762 98号;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国家基础研究与重点项目G1 9990 43 70 3和 2 0 0 1CB40 970 2号

年  份:2002

卷  号:33

期  号:5

起止页码:461-4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对渤海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及其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也有少数的蓝藻、绿藻和硅鞭藻出现 ,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粒级大小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 ,依次为小型浮游植物 (包括网采浮游植物 )、微微型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群落的平面分布与各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其中水体中化学和生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浮游植物团块是其平面分布的主要特征。调查海域存在三个典型的浮游植物区划 :渤海海峡区、渤海湾区和黄河河口区。追踪实验的结果表明 ,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短周期 (几天 )的变化是由关键种所驱动而非优势种。渤海海峡浮游植物群落的周年变化为双周期型 ,春季水华主峰出现在 4月 ,而秋季次高峰出现在 9月。春季浮游植物以小型细胞硅藻占优群落为主 ,秋季以大型细胞硅藻 甲藻联合占优群落为主。群落季节和周年的变化以种类演替 (speciessuccession)为主而非种类接替 (speciessequence)。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 ,1 998— 1 999年的观测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由硅藻占绝对优势逐渐转变为硅藻 甲藻共存为主的群落。甲藻的占优以及绿藻在特定时期的普遍出现反映了渤海海区营养盐结构比例变化对海区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氮 /磷比率的增加和硅

关 键 词: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动力学  渤海  粒级结构 赤潮 甲藻 硅藻  

分 类 号:Q948.885.3[植物生产类] X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