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西南紫色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与比较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integrated purple soil fertility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s in Southwest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谢军[1] 方林发[1] 徐春丽[1] 张淑香[2] 张跃强[1,3] 石孝均[1,4]

XIE Jun;FANG Lin-fa;XU Chun-li;ZHANG Shu-xiang;ZHANG Yue-qiang;SHI Xiao-ju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The Key Laboratory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Southwest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Chongqing 400 716,China;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Nation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Soil Fertility and Fertilizer Efficiency on Purple Soils,Chongqing 400 716,China;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北京100081 [3]国家紫色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重庆400716 [4]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716

出  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1944)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24

期  号:6

起止页码:1500-15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为探求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和土壤综合肥力的演变,寻求合理评价西南紫色土区域土壤综合肥力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以7年的定位试验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不施肥对照(CK)、化肥优化施用(OP)、在化肥优化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在化肥优化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 4个处理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下蔬菜和玉米的平均产量均表现为MF处理最大。在蔬菜季,MF处理显著提高了产量,相比OP和OM处理,榨菜分别增产27.8%和16.0%,大白菜分别增产28.6%和8.7%;在玉米季,MF处理的产量最大,为9907kg/hm^2,显著高于OP和OM处理,分别增产1199 kg/hm^2和1273 kg/hm^2。通过分析土壤单项肥力指标与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与作物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对紫色土土壤肥力贡献大,是表征紫色土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用3种评价方法计算的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IFI)均表现为OM> MF> OP> CK,施用有机肥处理(MF和OM)处理IFI值要显著高于优化施肥处理。3种评价方法的IFI值与作物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但3种评价方法的相关系数平均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相关系数法(0.5292)>内梅罗指数法(0.5252)>因子分析法(0.5130),表明相关系数法比内梅罗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更可靠。【结论】在蔬菜-玉米轮作体系下,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从3种评价方法的精确性来看,相关系数法比内梅罗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更可靠,在实践中优先使用。

关 键 词: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  产量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内梅罗指数法 因子分析法  相关系数法  

分 类 号:S1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