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三种螳蛉线粒体基因组及脉翅目系统发育分析    

Studies on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and Neuroptera phylogenesis of three Mantispida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涛[1,2] 兰旭娥[1] 陈晓宁[1] 尤平[1]

CHEN Tao;LAN Xu'e;CHEN Xiaoning;YOU Ping(School of Life Science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Shaanxi,China;Department of Asset,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Guangxi,China)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2]桂林理工大学资产管理处,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20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JM3014)

年  份:2018

卷  号:46

期  号:6

起止页码:81-9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7_2018、JST、MR、RCCSE、ZGKJHX、ZMATH、核心刊

摘  要:通过PCR结合引物步移法测定日本螳蛉Mantispajaponica、汉优螳蛉Eumantispa harmandi和铜头螳蛉Euclimacia badia的全线粒体基因组,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螳蛉、汉优螳蛉和铜头螳蛉的全线粒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16 106、15 741和15 899bp,基因组成和排列与其他已测脉翅目昆虫一致,均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s)、22个转运RNA基因(tRNA)、2个核糖体RNA基因(rRNA)和1个长度可变的A+T富集区。蛋白质编码基因除COⅠ以ACG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基因均以ATN作为起始密码子;除COⅠ、COⅡ、ND5、ND4以不完整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外,其他基因终止密码子均为完整的TAA。汉优螳蛉的22个tRNA均形成典型的三叶草形二级结构;而日本螳蛉和铜头螳蛉的21个tRNA形成典型的三叶草形二级结构,仅trnSAGN二级结构缺失DHU臂,在该位置形成1个环。A+T富集区位于rrnS和trnI-trnQtrnM之间,长度分别为1 281、936和1 092bp,并在该区域存在一些串联重复序列及1个茎环结构。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数据集,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对脉翅目进行初步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系统树拓扑结构一致,符合以往形态学和分子分类的研究结论,支持螳蛉科的单系性,但不支持蚁蛉科的单系性。

关 键 词:日本螳蛉  汉优螳蛉  铜头螳蛉  线粒体基因组 脉翅目

分 类 号:Q96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