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豫北平原地面沉降监测  ( EI收录)  

Land Subsidence Monitoring in North Henan Plain Based on SBAS-InSAR Techn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许军强[1] 马涛[2] 卢意恺[3] 白潍铭[1] 赵帅[1]

Xu Junqiang;Ma Tao;Lu Yikai;Bai Weiming;Zhao Shuai(Henan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Zhengzhou450053,China;Henan Yukua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Group Co.,Ltd.,Zhengzhou450012,China;No.5Institute of Geo-Exploration of Henan,Zhengzhou450001,China)

机构地区:[1]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郑州450053 [2]河南豫矿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郑州450012 [3]河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1

出  处:《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4070)~~

年  份:2019

卷  号:49

期  号:4

起止页码:1182-11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豫北平原是河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快速全面掌握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信息、有效防控地面沉降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中高分辨率RADARSAT-2雷达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豫北平原2014-2016年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两年内豫北平原地面整体下沉,区内共圈定8个较明显的沉降区,总面积约3 006km2,各沉降区沉降速率在25.00~114.85mm/a之间;其中,除安阳县白壁镇—内黄县沉降区和辉县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分别达到95.36和114.85mm/a之外,其余6个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均小于73.58mm/a。根据沉降区现场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是活动断裂、松软岩土、地下水超采、城市建设活动、石油和地热资源开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将豫北平原地面沉降的防控重点放在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超采和城市建设引发的松软岩土层超量堆载等方面。

关 键 词:豫北平原  地面沉降 SBAS-InSAR技术  

分 类 号:P642.26] P23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