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滨海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The evolvement of land use patterns in coastal cities and its influ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天海[1] 田野[2] 徐舒[3] 唐立娜[4] 郭蔚[1]

ZHANG Tianhai;TIAN Ye;XU Shu;TANG Lina;GUO Wei(College of Engineering,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8,China;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tate;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Key Lab for Urb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Beijing 100083,China)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成都610068 [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4]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21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213);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8ZB0492);四川师范大学引进博士科研启动项目(341595001)

年  份:2018

卷  号:38

期  号:21

起止页码:7572-75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土地利用变化改变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功能,关系地区可持续发展。选择沿海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区,利用1989、2000、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方法,ESV等指标计算分析了厦门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对ESV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同时期全国水平的5倍多。该时期厦门市和全国建设用地动态度均高于其他地类。其中2000—2010年间,厦门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是1989—2010年间近5倍(458.94%);在厦门市与各沿海地区对比中发现,1989—2010年整个沿海地区建设用地的动态度都高于其他各个单一地类。各沿海地区建设用地动态度大小排序为浙江沿海>厦门>福建沿海>江苏沿海,厦门市排序靠前。空间特征上,厦门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由滨海带滩涂的填埋和耕地的占用,处于北部的林地基本稳定。研究期1989—2010年间,厦门市ESV总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其中2000—2010年ESV总减少量(1.2亿元)是1989—2000年总减少量(1000万元)的十余倍(1382.57%)。研究区由于水域和耕地的大面积减少,导致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趋于弱化,最终致使各类ESV成分在1989—2010年间整体上均处于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仍然是水文调节和废物处理,食物和原材料生产变化幅度最小。1989—2000阶段中保持土壤ESV变化的贡献最大,2000—2010阶段中水文调节ESV变化的贡献最大。2010年厦门市单位面积ESV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处于较低水平。反观厦门市2000—2010年远高于全国水平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厦门市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当划出生态红线,加强对具有关键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保护,特别是水域和北部的林地。

关 键 词:城市化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厦门  

分 类 号:F301.24] X1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