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科尔沁区三义堂剖面晚全新世地层与环境演化
Late Holocene stratigraphy and palaeoenvironment of Sanyitang site, Horqin Distric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Jiang Xingyu;Tian Lizhu;Li Yong;Zhao Yong;Shang Zhiwen;Yuan Haifan;Yibu Gele;Yi Liang;Wang Hong(Tianjin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CGS),Tianjin 300170;CGS Key Laboratory of Muddy Coastal Geoenvironment,Tianjin 300170;Horqin(Tongliao)Museum,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Tongliao 028000,Inner Mongoli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 [2]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70 [3]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通辽市)博物馆,内蒙古通辽028000 [4]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1476074和41372173)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批准号:DD20189506)共同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38
期 号:6
起止页码:1384-139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通过对西辽河中游科尔沁区三义堂剖面及相邻地区晚全新世沉积物组成、沉积相、地层层序、年代学(AMS 14C和考古断代)及宽浅河谷、沙地地貌的初步研究,揭示了古西辽河冲洪积砂、古科尔沁沙地风成砂、古湖泊泥质沉积与古土壤层的基本地层关系。尽管贮存库效应导致14C年龄存在明显颠倒,但考古学提供的断代证据及对贮存库效应的解释,对14C数据做出了尽可能合理的取舍,从而建立了自约1500 B.C.以来年代学的基本序列。据此,揭示了研究区晚全新世地层三分的基本格局:1)晚全新世早期,古西辽河冲洪积砂层在约1500 B.C.转为风成沙丘并发育良好的栗钙土(第1栗钙土层),标志着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化的重新开始;随后,砂质沉积(冲洪积和风成)与(发育程度相对低的)多次栗钙土成壤反复交替。这一过程结束于约1250 A.D.时的第二次发育良好的栗钙土层(第6栗钙土层)。2)晚全新世中期(金元时期、"中世纪温暖期"后半期),是1250 A.D.之后的一次突然出现、而又突然结束的短暂湖泊发育期,经历黑钙土成壤作用的黑色泥质湖相层与上、下地层均为清楚的突变接触。3)晚全新世晚期,为冲洪积-风积砂层与栗钙土层的反复交替,直至现代。"湖泊-黑钙土成壤化"的突然出现与结束,暗示着干旱-湿润-干旱两次气候突变过程的存在。
关 键 词:科尔沁区 晚全新世 湖相沉积 快速变湿变干
分 类 号:P534.632] P5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