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耕作方式对玉-豆轮作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    

Response of ground-dwelling arthropod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its trophic structure in relation tillage regimes under maize-soybean rot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新玉[1,2] 刘洁[3] 贺振[2] 吴东辉[1]

ZHU Xinyu;LIU Jie;HE Zhen;WU Donghui(Key Laboratory of Wetlan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102,China;College of Surveying and Planning,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Shangqiu 476000,China;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02,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02 [2]商丘师范学院,测绘与规划学院,商丘476000 [3]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102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263,414308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M590269);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72102410054);商丘师范学院骨干教师项目(2015GGJS15);201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JJ087)

年  份:2018

卷  号:38

期  号:20

起止页码:7242-72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GEOBASE、JST、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阐明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轮作种植模式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2015年5月至9月间,利用陷阱法对连续13年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定位试验站三种耕作方式(免耕、垄作、秋翻)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动物1002只,隶属于3纲11目29科37个类群,凹唇蚁、玉米毛蚁和直角通缘步甲为优势类群。免耕(NT,no tillage)有利于增加蜘蛛类群密度,垄作(RT,ridge tillage)和秋翻(MP,mould board plough)显著增加了玉米毛蚁密度。耕作方式仅对群落密度有显著影响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特征(P<0.05; P<0.001)。长期玉米大豆轮作种植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功能群在不同耕作方式中所占比例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NT、RT)更有利于捕食性和植食性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常规耕作(MP)则是杂食性动物占据优势,明显呈现对不稳定环境的适应。大豆不同生育期,各功能群的个体数与类群数的动态变化不尽一致,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轮作对维持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内部物种间的关系及其营养结构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种植模式相结合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

关 键 词:功能类群 保护性耕作  地表节肢动物  轮作 黑土  

分 类 号:S18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