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及驱动机制  ( EI收录)  

Spatio-temporal coupling of demographic-landscape urbanizat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一凡[1] 刘彦随[1,2] 李裕瑞[2]

WU Yifan;LIU Yansui;LI Yurui(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4701)~~

年  份:2018

卷  号:73

期  号:10

起止页码:1865-18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镇人口与土地利用的合理匹配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本文以中国636个建制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发展关系指数,据此划分其耦合类型。借助Kernel Density工具,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格局、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变化态势,诠释了这些耦合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 2006-2014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的1.65倍,土地城镇化远快于人口城镇化;(2)市域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空间依赖性较强,人口向城市集聚的密度重心呈现逐渐西移的趋势;(3)城市建成区快速扩展,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普遍超标,其中42%的城市现状人均用地是标准值的5倍以上;(4)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失调类型的城市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且"同增失调"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城市群外围地区的失调问题较中心地区更为严重;(5)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发展程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性质、人口规模、政府决策行为、地理区位条件和地区内部差距等要素的综合影响,不同要素的作用机理和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新时期城镇人口与土地利用管理应当注重新常态、新趋势的系统诊断和动能转化的综合分析,为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城镇化 城乡融合 土地利用 人地耦合  乡村振兴  中国  

分 类 号:F299.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