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浅埋近距离双厚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发育规律 ( EI收录)
Development of overburden fractures for shallow double thick seams min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PAN Ruikai;CAO Shugang;LI Yong;LI Guodo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Mine Disaster Dynamics and Control,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0,China;Collo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0,China;School of Ming and Geornatics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China)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 [2]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030 [3]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361205;51474039);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CYB18032)
年 份:2018
卷 号:43
期 号:8
起止页码:2261-22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中国神东矿区浅埋近距离双厚煤层开采的工程实际,建立三维物理相似模型、PFC2D数值模型和理论模型,对双厚煤层开采后的覆岩裂隙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综合研究表明:上煤层开采后,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55.5~60.3 m,而下煤层推进约60 m,层间关键层初次断裂,引起上、下采空区连通,并在主关键层断裂以后形成的裂隙直达地表,高度约为146.5~153 m;采动空隙场呈"双拱"形态,并结合关键层理论,将覆岩划分为不规则空隙带和周期性空隙带,以及拱间优势空隙带和拱下微空隙带;提出了近距离双煤层开采综合采厚的计算方法,结合修正的综放开采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公式,可进行近距离双厚煤层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研究成果揭示了浅埋双厚煤层开采后地表-上采区-下采区的漏风机制,并根据采动空隙场分布特点提出了堵风治燃的工程对策,可为类似矿井的防灭火提供借鉴。
关 键 词: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 裂隙带高度 采空区自燃
分 类 号:TD752] TD32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