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距离煤层上覆采空区自燃形成机理及防控技术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ccurred in overburden goaf in contiguous seam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戈[1] 张勋[2,3] 王继仁[1] 邓存宝[1] 戴凤威[4]

HUANG Ge;ZHANG Xun;WANG Jiren;DENG Cunbao;DAI Fengwei(School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zin 123000,China;School of Mining,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China;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Taiyuan 030024,China;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123000.China)

机构地区:[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3]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030024 [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技术研究院,辽宁阜新123000

出  处:《煤炭科学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4144;5157414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0540430)

年  份:2018

卷  号:46

期  号:8

起止页码:107-1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近距离煤层自燃防治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以氧浓度控制为核心,提出以多点监测自反馈注氮为主的上覆采空区煤自燃综合防控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巷道顶板裂隙发育对上覆采空区浮煤自燃的诱发机制,从氧浓度控制的角度对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控进行了模拟分析与现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巷道顶板裂隙发育引起大面积漏风供氧是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遗煤自燃危险区位于上分层冒落三角区及终采线附近,且随漏风强度增大逐渐向回风侧扩展;相对传统多点注氮方式,采用多点自反馈技术可减少氮气用量36%以上,同时实现强漏风点的准确定位与区域遗煤氧化进程的动态监测。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通过多点自反馈综合防控技术实现注氮量优化分配与强漏风点识别控制的可行性。

关 键 词:近距离煤层 自然发火 注氮防灭火 上覆采空区  

分 类 号:TD75] X936[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