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
Etiology and Patholog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Based on Spleen Governing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o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CHEN Ying;LIU Yue;ZHANG Yan(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Viscer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847,China;The Affiliated Hosptial,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032,China)
机构地区:[1]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47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L201625);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项目(zyzx1607)
年 份:2018
卷 号:24
期 号:20
起止页码:229-2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_E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随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及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心痹""心胀""心水"等范畴,其病性当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阳虚、气虚,标实乃血瘀、痰饮、水湿。"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肝、脾、肾之病变均可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病;其中,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脾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析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与脾主运化水湿的关系。在发病因素方面,从五大病因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认为外邪侵袭,久客经络,脾虚损阳,痰饮内生,发为心衰;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不运湿,心脉不畅,发为心衰;情志失调,损伤脾胃,化血无力,心失所养,发为心衰;劳倦内伤,耗伤脾胃,脾虚湿停,心脉痹阻,发为心衰;失治误治,耗伤脾阳,痰湿积聚,上凌于心,发为心衰。在致病机理环节,从"气""水""血"三个方面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从"气",认为脾气虚弱,气血匮乏,心失所养,气阳两虚,发为心衰;从"水",认为脾失健运,化生痰饮,困遏心阳,水饮上犯,发为心衰;从"血",认为脾气不足,化湿无力,血行不畅,血瘀于脉,发为心衰。为临床从脾从痰湿论治慢性心衰提供重要的辨证思路及理论依据。
关 键 词:慢性心衰 病因 病机 痰湿 脾主运化
分 类 号:R256.22] R22[中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