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西辽河上游地区夏家店文化时期浮选结果与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贾鑫[1] 孙永刚[2] 杨金刚[3] 赵志军[3]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  处:《农业考古》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燕辽地区中全新世人类定居过程和食物结构状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项目编号:417712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601769;2016M600227);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课题"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和发展"(2017KGYJ039);国家文物局指南针专项"栽培大豆的起源和早期耕作技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编号:020914380027);中国科学院科技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支持项目"西辽河流域青铜时代(4-2ka BP)居民食物结构与环境适应策略的初步研究"

年  份:2017

卷  号:0

期  号:6

起止页码:33-3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WSKHX、普通刊

摘  要:笔者自2012年开始,以西辽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在考古调查的过程中,利用剖面采样法,在20个夏家店文化遗址系统采集浮选样品55份,其中,在9个遗址采集夏家店下层文化浮选样品共计24份;12个遗址采集夏家店上层文化浮选样品共计31份,共计出土炭化植物种子26073粒。通过区域性的浮选工作,初步厘清了西辽河上游地区夏家店文化时期的农业状况。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先民以发达的农业活动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农业活动有所收缩。不同区域先民的生产方式可能发生了分异。南部地区依然延续了前期的农业活动方式,但农业水平有所下降;西部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可能转变为以牧业活动为主。农业活动的收缩可能导致了遗址分布的离散化。而牧业活动的发展促使人类在更寒冷的区域定居。

关 键 词:植物考古  浮选法 生业模式  旱作农业

分 类 号:K871.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