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雨洪安全格局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研究    

Low-impact urban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waterlogging security patter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焦胜[1] 韩静艳[1] 周敏[1,2] 蔡勇[1] 韩宗伟[1,3] 黎贝[1,2]

JIAO Sheng;HAN Jingyan;ZHOU Min;CAI Yong;HAN Zongwei;LI Bei(School of Architectur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 554300,Guizhou,China)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长沙410082 [2]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成都610041 [3]铜仁学院旅游与地理系,铜仁554300

出  处:《地理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14);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SK2221)

年  份:2018

卷  号:37

期  号:9

起止页码:1704-17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城市调蓄用地总量减少、泄洪网络被建设用地割裂、汇流用地与建设用地重叠等是造成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本文尝试在产流源头、产流途径以及汇流地三个层面,充分利用原有自然雨洪调蓄系统,建立能够消纳极端暴雨水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以长沙市苏圫垸为例,基于地形数据、水文气象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和SCS水文模型,模拟极端降雨的雨洪淹没区和雨洪廊道,并建立雨洪安全格局。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结合模型模拟确定苏圫垸低影响开发设施位置及规模,即开发后应保留雨洪斑块面积228.2 hm^2,控制水量107.5万m^3,雨洪廊道面积51.5 hm^2,控制水量10.1万m^3。可为探索基于极端气候下内涝防控的海绵城市建设新模式提供参考。

关 键 词:雨洪安全格局  雨洪斑块与廊道  低影响开发模式  长沙市苏圫垸  

分 类 号:TU992] TV213.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