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水泥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性能影响的宏微观分析    

Macro and Micro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Cement on Performance of Emulsified Asphalt Cold Recycled Materia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彦海[1] 邬宇航[1] 杨野[1] 徐岩[1]

YANG Yan-hai;WU Yu-hang;YANG Ye;XU Yan(School of School of Traffic engineering,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68 China)

机构地区:[1]沈阳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出  处:《公路交通科技》

基  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631)

年  份:2018

卷  号:35

期  号:10

起止页码: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IC、INSPEC、JST、RCCSE、SCOPUS、核心刊

摘  要:为了研究水泥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性能的作用机理和确定水泥掺量的最佳范围,本研究对不同水泥掺量(0%~5%)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观测和化学成分分析,并对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宏观力学测试。通过扫描电镜测试和电子能谱分析表明:(1)扫描电镜观测到的纤维状晶体确实为水泥与混合料中的水相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这些水泥水化产物和沥青形成的胶浆复合物在空间中呈立体网格结构;(2)水泥掺量为1%~2%时,水泥水化后的产物没有形成棱角分明的纤维晶体,呈圆柱状,纤维较短(<10μm),大多分布在5μm左右,当水泥掺量大于3%时,水化后的晶体分布致密,呈针状,纤维较长(部分水泥水化产物晶体长度> 20μm);(3)这些水泥水化产物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加筋"作用,能够提高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早期强度。通过高温车辙试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及抗水损害试验研究发现:(1)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提高;(2)低温性能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性,当水泥掺量在1%~2%范围内,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性能最佳。

关 键 词:道路工程 水泥作用机理  宏微观分析  扫描电镜 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  沥青路面

分 类 号:U418.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