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Drought Vulnerability in th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North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文龙[1,2] 石育中[1] 鲁大铭[1] 刘倩[1] 乌铁红[3]

LI Wen-long;SHI Yu-zhong;LU Da-ming;LIU Qian;WU Tie-hong(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27,Chin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conomy,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Hohhot 010070,China;History and Tourism Culture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isity,Hohhot 010070 China)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 [2]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呼和浩特010070 [3]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呼和浩特010070

出  处:《自然资源学报》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GL024)~~

年  份:2018

卷  号:33

期  号:9

起止页码:1599-16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干旱脆弱性研究为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的"整合"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分析框架。论文运用VSD脆弱性评估框架,将系统脆弱性分解为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以北方农牧交错带112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以2000、2008、2015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模糊层次分析、空间热点探测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各县域干旱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结论:1)研究区干旱脆弱性指数逐步降低,整体呈现东北地区低脆弱、西南地区高脆弱的空间格局。2)研究区暴露度指数先上升、后下降,且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敏感性指数先下降、后上升,呈现空间碎片化特征;适应能力指数逐步提高,呈现中部高度适应、东部中度适应、西部低度适应的格局。3)研究区干旱脆弱性差异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呈现西、南部差异度大,东、北部差异度小的格局。4)研究区干旱脆弱性冷、热点个数增加明显,2000—2008年冷热点个数增加最明显;空间上,热点先由中部向西部蔓延,冷点由东部边界区向西部、南部扩展,形成了东部边界冷点集聚带和中、西部热点集聚区。

关 键 词:干旱脆弱性  空间自相关 变异系数  北方农牧交错带

分 类 号:P426.616[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