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金针菇、赤芝混菌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活性成分检测    

Mixe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active substance detectio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and Ganoderma lucidu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唐仕荣[1] 董玉玮[1] 苗敬芝[1]

TANG Shi-rong;DONG Yu-wei;MIAO Jing-zhi(College of Food(Biological)Engineering,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angsu Key Construction Laboratory of Food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Safe,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uzhou 221018)

机构地区:[1]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省食品资源开发与质量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徐州221018

出  处:《食品科技》

基  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BE2016314);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SZ-XZ2017024)

年  份:2018

卷  号:43

期  号:9

起止页码:40-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FSTA、PROQUEST、RCCSE、核心刊

摘  要:采用金针菇和赤芝混菌发酵,对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转速等因素进行了优化,摇瓶和发酵罐逐级扩大培养后,分析发酵液和菌丝体中三萜、多糖和锌元素等含量,并与单菌发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混菌发酵对代谢产物合成生成转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山芋、马铃薯等天然培养基中添加10 g/L黄豆粉和30 g/L玉米浆对三萜和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生成最有利,温度24℃、转速110 r/min条件下混菌发酵培养10 d,胞内三萜、胞外三萜和胞外多糖含量分别为3.45 mg/g、3.05 mg/mL、38.67 mg/mL。扩大培养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合成,10 L发酵罐混菌培养时胞内和胞外三萜产量分别达到3.94 mg/g和3.49 mg/mL,胞外多糖52.71 mg/mL,胞内锌含量186.42μg/g,均高于单菌发酵培养。结果表明混菌发酵金针菇和赤芝菌体生长良好,且存在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促进了三萜、多糖等活性成分的代谢合成和微量元素的富集转化,拓展了单一菌株发酵的应用范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金针菇 赤芝 混菌发酵 多糖 三萜类化合物

分 类 号:TS20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