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无人机和地面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与实践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on protected area biodiversity by integrat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and ground approach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方正[1,2] 杜金鸿[1,2] 周越[1,2] 黄志旁[3] 李延鹏[3] 王伟[1,2] 肖文[3]

Fangzheng Liu;Jinhong DuL;Yue Zhou;Zhipang Huang;Yanpeng Li;Wei Wang;Wen Xiao(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Nation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ibrary of Regional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Services Evaluation,Beijing 100012;Institute of Eastern-Himalaya Biodiversity Research,DalL Yunnan 671003)

机构地区:[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2]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3]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云南大理671003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3304)

年  份:2018

卷  号:26

期  号:8

起止页码:905-9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无人机技术的运用为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然而,对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的关注不足,导致了无人机和地面相结合的监测技术尚未形成。为更好地发挥多种调查监测技术的各自优势,为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管护和监测提供支撑,我们总结了国内外已开展的无人机和地面相结合的监测工作进展,梳理了我国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监测的需求。总的来看,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主要保护对象围绕在生态系统、物种、遗址遗迹等或由上述要素构成的景观资源上;管理目标定位则集中在保护、恢复、科研、宣教、游憩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基于上述需求,我们归纳提出了包括图像识别与分类解译、数据反演与格局分析、数字建模与地表测量、巡护巡检4个类别共计14个专题的无人机和地面相结合的监测技术方案,明确了监测时期与频次、监测指标、监测技术的结合途径以及数据后处理方法等。同时,我们在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云岭片区内选择植物识别、植被长势、景观格局、地表测量以及执法检查等技术专题开展了应用试验。在技术方案取得良好验证结果的同时,实现了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技术支撑,为未来自然保护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储备。

关 键 词:自然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 无人机 调查监测  一体化

分 类 号:Q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