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巨菌草留茬沙障防风固沙效益及其适宜模式研究    

Windbreak and Sand-fixation Efficiency and Suitable Modes of Pennisetum giganteum Sand Barri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强[1] 左合君[1] 李钢铁[1] 郭婧宇[1] 魏翔宏[1] 刘宇胜[1] 闫敏[1]

WANG Qiang;ZUO He-jun;LI Gang-tie;GUO Jing-yu;WEI Xiang-hong;LIU Yu-sheng;YAN Min(College of Desert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ner Mongolia Key Laboratory of Aeolian Physics and Desertifiwation Control Engineering,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010011,Inner Mongolia,China)

机构地区:[1]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风沙物理与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  处:《干旱区研究》

基  金: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412)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35

期  号:5

起止页码:1234-124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对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黄河沿岸相近株距(10-15 cm)、不同行距(1 m,2 m)、不同留茬高度(10cm,30 cm)巨菌草的防风阻沙试验的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巨菌草留茬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与沙障的高度和行距有直接关系,高度一定,行数越多,带距越小,防护效果越好,但所需材料增加。(2)巨菌草留茬沙障内输沙量主要集中在地表15 cm以下,近地表0-5 cm处沙障对风沙流的阻碍能力较强。沙障行距为1 m、2 m时,高10 cm的沙障分别经9带、12带后风速降至起沙风速以下;高30 cm的沙障对风的阻碍能力增强,分别经7带、9带后地表无流沙运动。(3)沙障的设置应在保证高效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行距2 m、高30 cm的巨菌草留茬沙障,气流经过9个条带(18 m宽)后,风速可降至起沙风速以下,此设置模式宜在干旱地区推广。

关 键 词:巨菌草留茬沙障  风速 风沙流结构  防风效能 输沙量 乌兰布和沙漠  

分 类 号:S28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