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胸腺上皮肿瘤CT征象与WHO简化病理分型的相关性    

Relationship between CT features and WHO simplified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ymic epithelial tumo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金晶[1] 邹立巍[1] 赵红[1] 郑穗生[1,2]

JIN Jing;ZOU Liwei;ZHAO Hong;ZHENG Suishe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0,China;Imaging Center,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00,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230000 [2]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0

出  处:《实用放射学杂志》

基  金: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4jxtd119)。

年  份:2018

卷  号:34

期  号:9

起止页码:1343-13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IC、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 探讨胸腺上皮肿瘤(TET)的CT表现特征与WHO简化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TET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做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后简化分为3组:低危组(A、AB、B1),高危组(B2、B3)和胸腺癌组;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低危组36例,高危组21例,胸腺癌组10例。低危组胸腺瘤较常见低密度线状分隔,且低危组强化幅度[(33.44±10.60) HU]比高危组[(23.62±6.73) HU]及胸腺癌组[(24.00±3.56) HU]更高,无胸膜及心包侵犯。高危组及胸腺癌组更常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或分叶、胸膜及心包侵犯、胸腔积液。而周围脂肪絮状影及纵隔血管侵犯在本研究病例中只见于胸腺癌组(P〈0.05),且胸腺癌组可见更大长径[(10.24±1.66) cm],并与低危组[(6.55±3.05) cm]及高危组[(6.68±2.55) cm]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低危组与高危组组间长径无差异性(P〉0.05)。钙化则更多见于高危组(P〈0.05)。结论 TET的WHO简化病理分型中,低危胸腺瘤、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3组间的CT表现有明显差异。低密度线状分隔、强化幅度明显对低危组胸腺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周围脂肪絮状影、纵隔血管侵犯及更大长径高度提示胸腺癌;胸膜及心包侵犯征象可出现在高危组及胸腺癌组。

关 键 词:胸腺上皮肿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组织学分型 病理学

分 类 号:R736.3] R814.42[临床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