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打”与“不打”:武术形象的二元认知    

“Fight”and“Not Fight”: The Binary Cognition of Wushu Ima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源[1] 梁勤超[2] 姜南[3]

LI Yuan;LIANG Qin-chao;JIANG Nan(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Shandong China;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Sichuan China;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90,Shandong China)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2]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3]山东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出  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5BTY093);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公派博士后项目(项目编号:201708515016)

年  份:2018

卷  号:41

期  号:7

起止页码:126-1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文化学和形象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武术"打"与"不打"的二元认知形象进行了研究,意在澄清对中国武术能打形象的习惯性认知偏见,还原中国武术形象的本原。研究认为:对于武术形象的认知,"打"是民众对武术的习惯性认知,"能打"是武术的原初形象。然而武术外显的"打"并不是"为打而打",而是"为不打而打"。武术的"打"是一种技击技术,"不打"是一种技艺境界。从"打"到"不打",体现了武术从务实到务虚、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转变,同时也是武术艺术化追求所在。"不打"以"打"为原点,通过能"打"的假想和预设,塑造了拳理、拳法、拳势三位一体攻防技击表意的武术形象。

关 键 词:中国武术 打  不打  武术形象  二元认知  艺术化 拳理 拳法 拳势

分 类 号:G85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