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Cathete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riginated from right ventricular papillary muscl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绍龙[1] 龙德勇[2] 廖祁伟[1] 马磊[3] 林霄峰[1] 桑才华[2] 光雪峰[1]

Li Shaolong;Long Deyong;Liao Qiwei;Ma Lei;Lin Xiaofeng;Sang Caihua;Guang Xuefeng(The Affiliated YanAn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

机构地区:[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省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65005l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 [3]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出  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基  金:云南省国际合作专项重点研发计划(2018IA046)

年  份:2018

卷  号:22

期  号:4

起止页码:358-36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有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方法。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问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人选右心室乳头肌室性心律失常9例患者,三维超声指导下行三维重建及标测,分析心电图特征,靶点分布及特征。结果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26±6)岁]证实为右心室前上乳头肌起源的心律失常,占同期患者的0.06%。相比于i尖瓣环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此部位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QRS时限更窄[(159±3)ms对(167±3)ms,P〈0.001)],胸前导联移行更早(V5导联对V6导联)、下降支斜率更大(dv/dtV1:1.7±0.1对1.2±0.1,P〈0.001)。三维超声心动图示9例患者前上乳头肌均清晰可视,靶点较体表QRS时限领先(36.4±3.4)ms。6例靶点分布在前上乳头肌与节制束连接处,此6例局部V波前可记录有束支电位。即刻消融全部成功,随访(11±3)个月无复发。结论右心室前乳头肌起源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具有一定特征,三维超声指导下标测消融可靠有效。

关 键 词:右心室乳头肌  室性心律失常 心腔内超声 导管消融

分 类 号:R541.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