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结构主义视角下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建构动力机制解析——以石林大糯黑村为例    

ANALYSIS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PLACENESS CONSTRUCTION IN TOURISM ETHNIC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ISM:A CASE STUDY FROM DANUOHEI VILLAGE IN SHILIN COUN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宏芳[1] 明庆忠[1] 韩剑磊[2]

LIU Hong-fang;MING Qing-zhong;HAN Jian-lei(a.Research Institute of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China;1b.College of Tourism and Hotel Management,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China)

机构地区:[1]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昆明650221 [2]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昆明650221

出  处:《人文地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47);云南省旅游产业研究基地重点项目(JD2014ZD10);云南财经大学引进人才项目(80059900190)

年  份:2018

卷  号:33

期  号:4

起止页码:146-1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7_2018、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从结构主义视角来看,地方性建构受到了结构性动力与非结构性动力的影响。其中结构性动力主要源自国家政策、制度安排、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与旅游化浪潮;非结构性动力主要来自社区精英、外来人员、民间组织机构、空间及族群关系的紧密程度。研究以此为基础,对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大糯黑彝族村寨地方性建构的各动力要素进行了进一步阐释。研究显示:各级政府政策与资金的积极支持、石林景区及周边的旅游发展为其带来切实收益、社区精英的引领作用、艺术家的审美创作以及较小的空间尺度和紧密的族群联系等对糯黑地方性的维持和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自上而下"的支持力与民众"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力这两股力量的耦合是村寨地方景观与民族文化得以良性传承的关键。

关 键 词:结构主义 民族旅游村寨 地方性  动力机制 大糯黑村  

分 类 号:K90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