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失守的边界——对我国记者诠释社群话语变迁的分析    

Undefended bound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ournalistic interpretive communit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尹连根[1,2] 王海燕[3]

YIN Liangen;WANG Haiyan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2]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3]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出  处:《国际新闻界》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16YJA860009)"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生产的社会学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18

卷  号:40

期  号:8

起止页码:6-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如何理解新媒体对当下我国新闻业的冲击?学界路径不一,众说纷纭。为置啄其中,本文依托于对现有文献以及2015-2017年间所进行的记者访谈材料的分析,以边界工作为理论框架来论述新闻边界的失守,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记者诠释社群的话语变迁。为适应本研究的需要,我们在回溯Zelizer(1993)有关记者诠释社群概念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细化为三个维度,即,记者对新闻平台的诠释,对新闻职业的诠释,对新闻产品的诠释。本文认为,新媒体的勃兴所带来的去专业化主要表现在平台边界、职业边界和报道边界的失守,从而带来记者诠释社群话语的相应变化。就平台边界而言,互联网尤其微博、微信的问世使得新闻平台大众化,新闻平台的垄断性诠释话语则相应地先后经历政治话语、市场话语、大众话语的变迁。就职业边界而言,数字时代使得新闻人日趋成为数字劳工背景下专业新闻的留守者、公众舆论的边缘人,新闻职业的垄断性诠释话语则先后由政治取向、精英取向而转变为普通职业取向,新闻工作者原有的权威性被消解、被祛魅。就产品边界而言,如今在流量导向的支配下,作为新闻产品的报道开启了流量决定新闻的时代,并相应开启了一个坏新闻才是新闻、娱乐性才是新闻的诠释话语转向。

关 键 词:边界工作  新闻专业主义 去专业化  新媒体 数字化  诠释社群  

分 类 号:G210[新闻传播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