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多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与评估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S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FUNCTIONAL THEO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秧分[1] 黄修杰[2] 王丽娟[3]

Chen Yangfen;Huang Xiujie;Wang Lijuan(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Institute of Rural Development,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州510640 [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杭州310021

出  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11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ED-2018-06);2017年广东省省级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专项(粤农计2017-27号)

年  份:2018

卷  号:39

期  号:6

起止页码:201-2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JST、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地诊断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展、支撑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引入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从功能视角尝试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15年全国分省尺度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1)各地乡村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最高,达0.924,山西省最低,为0.635。分区域来看,东部乡村振兴水平明显领先于西部、东北与中部地区。(2)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评价得分普遍较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优势则不明显,这与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侧重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发达地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乡风文明的同步发展有着显著关联。(3)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表明基于功能视角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但受数据可获得性影响,该指标体系对非农产业发展等指标的考虑尚显不足,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及性等个别指标还可以进一步斟酌完善。[结论]考虑乡村振兴的多重功能目标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广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规划引领、地域分工、价值显化、政府投入等多重手段,根本上提升农村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关 键 词:乡村振兴  乡村发展 多功能  评价  熵权法

分 类 号:D422.6[政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