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多源数据的干旱监测指数对比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
Evaluation of Drought Monitoring Indices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in Southwest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E Min;SONG Li-sheng;WANG Zhan-peng;GU Qing;WANG Da-ju;GUO Bo(Chongq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Application,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2,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遥感大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XDJK2017D026;XDJK2017C004);西南大学博士基金(含人才引进计划)项目(SWU11042)~~
年 份:2018
卷 号:33
期 号:7
起止页码:1257-12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干旱作为一种时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对农业和粮食安全、人类生活等有深远影响。目前常用的干旱监测指数,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无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干旱。论文利用基于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的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基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的ESI(Evaporative Stress Index)、ETI(Evapotranspiration Index)和基于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观测数据的水储量变化TWSC(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Changes),对西南地区2005—2014年间的干旱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几种不同数据源下的干旱监测指标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1)4种干旱监测指标对西南地区的干旱都较为敏感,其中6个月尺度的SPI(即SPI-6)与3个月尺度的ESI(即ESI-3)相关性相对最强(R2=0.431,P<0.01);2)基于GRACE的水储量变化受全局性大干旱的影响较大,且秋冬比夏天的影响大;3)SPI-6、ESI-3、ETI-3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出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干旱过程中重心的移动,ETI-3在2009—2010年的干旱中有明显滞后,SPI-6则在干旱末期夸大干旱严重程度。
关 键 词:干旱 GRACE MODIS SPI ESI 西南地区
分 类 号:P426.616[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