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九龙江流域地表水锰的污染来源和迁移转化机制    

Manganese pollution in the Jiulong River watershed: Sources and transform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能汪[1] 王德利[2] 鲁婷[1] 王芬芳[1] 姜艳[2] 林国辉[3] 庄马展[3]

CHEN Nengwang;WANG Deli;LU Ting;WANG Fenfang;JIANG Yan;LIN Guohui;ZHUANG Mazhan(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Coast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10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College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s,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102;Xiam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Xiamen 361012)

机构地区:[1]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厦门361102 [2]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厦门361102 [3]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厦门361012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YFC0502901);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No.2016R017)~~

年  份:2018

卷  号:38

期  号:8

起止页码:2955-296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RSC、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锰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近年来河流湖库等地表水锰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威胁供水安全.本文于2016—2017年在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开展水系沿程梯度调查及机理实验,结合历史监测资料综合研究,探明九龙江锰含量的时空分布与迁移转化规律,揭示九龙江锰的污染来源、超标成因与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溶解锰高值及超标站位集中在北溪上游矿区支流和干流部分水库,且主要发生在枯水期;上游矿区支流颗粒锰含量最高,随后从上游到下游沿程递减,且与总悬浮颗粒物(TSM)和pH显著正相关(p<0.05).基于锰形态与pH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沿程变化,及培养实验中沉积物锰释放主要受控于pH的变化而非溶解氧的变化,推测九龙江地表水锰污染主要来自红壤颗粒的流失(特别是矿区和坡地),流域风化形成高pH(pH>7.8)环境促进亚热带红壤颗粒富集锰,大量富锰颗粒进入pH逐渐下降的河流下游和电站库区后向溶解锰转化,从而导致锰超标.河流下游及库区pH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酸沉降、酸性废水排放、富营养化条件下有机物分解等.研究结果为我国地表水锰污染防控、饮用水安全保障与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锰污染 溯源  富营养化 水质管理 饮用水源 九龙江  

分 类 号:X5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