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观察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大志[1] 黄坤[2] 黄铮[1] 王尔天[1] 王敏[1] 刘东宁[1] 易伟宏[1]

机构地区:[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南山医院骨科,广东深圳518052 [2]深圳大学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骨科,广东深圳518052

出  处:《广东医学》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A030313877);广东省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JDB055);深圳市科技创新委项目(编号:JCYJ20140411094549460;JCYJ20150402152130178);深圳市卫生计生系统科研项目(编号:SZLY2018012)

年  份:2018

卷  号:39

期  号:13

起止页码:2003-20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IC、JST、RCCSE、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骨折34例为研究对象。34例患者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12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椎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Cobb's角),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术前及术后生存质量,门诊随访12~14个月。结果 34例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VAS评分由术前(7.4±0.4)分降为(2.8±0.5)分(P<0.01),12个月随访为(2.4±0.3)分(P<0.01)。椎体高度由术前为(1.6±0.2)cm恢复至术后(2.1±0.3)cm(P<0.05),随访12个月为(1.9±0.2)cm(P<0.05)。Cobb's角由术前(28.5±4.2)°恢复为(12.2±3.9)°(P<0.01),12个月后随访为(16.5±4.6)°(P<0.01)。手术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发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方法。

关 键 词: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SF-36

分 类 号:R68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