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名古屋议定书》背景下我国传统知识的保护:以德昂族酸茶为例    

Prot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knowledge in the backdrop of the Nagoya Protocol: A case study on acid tea of the De'ang Minor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傅玮琳[1] 董梅[2] 杨文华[3] 杨兴媛[4] 王玉珏[4] 成功[4]

Weilin Fu;Mei Dong;Wenhua Yang;Xingyuan Yang;Yujue Wang;Gong Cheng(Colle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Editorial Office of the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ofDehong Dai and 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 Mangshi, Yunnan 678400;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北京100872 [2]<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昆明650201 [3]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云南芒市678400 [4]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中央民族大学"111校内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44);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基金)

年  份:2018

卷  号:26

期  号:6

起止页码:645-6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中国于2016年9月6日成为《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意味着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以及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在国际和国内层面已经步入履行阶段。传统知识的防御性保护是防范生物剽窃,建设性保护是促进惠益分享。本研究通过多年的实地调研发现,德昂族酸茶作为一类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在原持有方不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被某利用方申请了专利,构成了生物剽窃。本研究指出,传统知识防御性保护可考虑修订国内专利法,将传统知识强制性来源披露要求纳入其中,进而防范生物剽窃。为促进传统知识的持有方分享应得惠益和可持续利用,本研究建议依据《名古屋议定书》精神,通过立法制定特殊制度,创造性地发展出可行的惠益分享制度,区分不同的传统知识主体资格,以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和共同商定条件为途径,以补偿责任或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为手段,来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两大目标,方能达成传统知识的建设性保护。

关 键 词:名古屋议定书  获取与惠益分享 酸茶传统知识  生物剽窃 来源披露制度  

分 类 号:D923.4] D997.1[法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