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耕地轮作、农业种植结构与我国持久粮食安全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倪学志[1] 于晓媛[2]

机构地区:[1]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呼和浩特010070 [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太原030006

出  处:《经济问题探索》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我国持久粮食安全的耕地轮作与粮食保护价修正及配套政策研究"(16BJY106)

年  份:2018

期  号:7

起止页码:78-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耕地轮作在解决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耕地土壤遭受严重污染、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两大关键问题时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耕地轮作是保证持久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手段。耕地轮作要求我国必须从以往单一考虑粮食自给率转向兼顾粮食自给率和农业种植结构基本安全两个层面上来,树立农作物多样性的粮食安全结构观。这也要求粮食安全指标要从谷物自给率转向更能体现种植结构多样性的宽保障口径的综合粮食自给率。目前谷物的过高自给率是以谷物之外作物的低自给率(即低综合粮食自给率)以及相应的耕地轮作受到抑制为代价。当前耕地轮作存在如下问题:东北平原一种粮食作物常年连作成为主导;粮食生产集中度过高,小麦生产表现的最为突出;单一的轮作模式常年连作;从轮作程度上看,整体明显偏低,三大粮食主产区长江流域最高,其次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最低。从总体上看,各地区应推行一种主导生态轮作方式辅助另外一种以上轮作方式的多样化轮作模式。东北平原推行玉米、水稻与大豆,或者大豆与小麦的主导轮作方式,辅助于玉米、水稻与小麦、青饲料等轮作,或者辅助于大豆与马铃薯、青饲料等轮作。华北平原推行粮食作物与豆科作物,或者与甘薯、苜蓿等青饲料轮作。长江流域推行水稻与油菜、小麦、绿肥及青饲料等轮作。

关 键 词:耕地轮作  生态和经济作用  持久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结构观  多样化轮作  

分 类 号:F323.211] F326.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