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30年来京津冀地区湿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recent 30 yea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UJinxia;JIANG Weiguo;WANG Wenjie;CHEN Kun;DENG Yue;CHEN Zheng;LI Zhuo(Beijing Key Laboratory for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and Digital Cities, 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 and Resource Ecology, 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Beijing 100012, 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基 金:国家重点专项计划(2016YFC0503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077);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KF08)
年 份:2018
卷 号:38
期 号:12
起止页码:4492-450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湿地是水陆生态系统的转换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快速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京津冀地区湿地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地威胁。利用1980年代末到2015年7期土地生态遥感解译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湿地景观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1980s末—2015年期间,京津冀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呈现从略微增长到快速减少趋势,近十年减少趋势略有减缓。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695.05 km2,较1980s末年减少了20.08%;河北省湿地面积减少最多,且天然湿地减少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天津市和北京市。(2)湿地面积损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区域、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唐山市。湿地受损主要是水田和滩涂向非湿地转换引起的。(3)水田和水库坑塘构成的人工湿地是京津冀地区优势景观类型。湖泊、河渠、滩地破碎度增加,且空间分布离散,连通性差。(4)选取9个驱动因素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人类活动是影响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城市扩张和农业发展是侵占湿地的主要表现形式,此外气候和政策等因素也对湿地变化存在一定影响。
关 键 词:京津冀地区 湿地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因素
分 类 号:TU984.1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