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县级“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    

An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Land on the County Level:Theory Building and Empirical Researc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邹利林[1,2] 王建英[3] 胡学东[4]

ZOU Li-lin;WANG Jian-ying;HU Xue-dong(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Center for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Gorermence Research,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College of Tourism,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China)

机构地区:[1]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2]华侨大学政治发展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福建泉州362021 [3]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4]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出  处:《中国土地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59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192);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6B155);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044)

年  份:2018

卷  号:32

期  号:4

起止页码:59-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目的:"三生用地"分类研究是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基础,而分类的关键在于科学识别及归并土地利用的各项功能。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三生用地"两级续分分类体系。研究结果:依据土地利用的产业属性、社会属性和管理属性将县域土地划分为17个类型,提出了"三生用地"的数量结构与组合结构两种分类表达范式。以南安市丰州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研究区生产、生活与生态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8.94%、19.07%、77.29%,涵盖了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用地、生产—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用地6种用地组合模式。生产用地与生活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一致性且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势平坦的沿江地带,而与生态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互补性且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用地组合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局部集聚、全局分散"的特征。研究结论: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吻合度较高,说明所建构的分类体系与表达范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三生用地”  土地利用功能 分类体系  

分 类 号:F30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