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代中国“武侠”再造与“武德”型塑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engineering of “Martial Arts” and Shaped “Wushu Morality” in Moder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U Qi-chao1, DAI Guo-bin1, DUAN Li-mei2(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2.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2]运城学院体育系,运城山西044000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890005)
年 份:2018
卷 号:38
期 号:5
起止页码:80-8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7_2018、JST、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武术运动作为一项"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文化事业,在国民身体与精神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武德"作为武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内容的实然与应然,影响着民族精神的发扬,也深具探讨价值。通过分析梁启超"武侠观",探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话语"中对"武侠"形象的重新诠释,展示"武德"价值塑造的历史谱系。研究认为:1)近代中国的"武侠"形象并非一成不变的历史延续,而是发生了适应时代的"重构",其承载的"武德"也相应发生了新的价值"型塑";2)梁启超从价值观、国家观、审美观3个方面,将"以武犯禁"、"为独夫死,报恩仇"、"一二侠"的"儒墨不载"的"游侠"形象,改造为"尚武进取"、"爱国爱民"、"全民尚武"的"国之栋梁"的"民族英雄"形象,完成了"武侠"由"重私义"的独立个体到"尚公义"的集体精神意象的形象重构;3)"武侠"新形象促进了国民"文武审美的复归"、"民族尊严的觉醒"、"社会责任的自觉",完成了"武德"价值塑造,凝聚了国民精神,形成了现代武德"爱国、进取、担当"的基本面貌;4)近代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武德"价值,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成为国民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 键 词:武侠 梁启超 武德 民族精神 武术教育
分 类 号:G80-0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