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海岸带蓝碳的科学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Coastal blue carbon: Concept, study method, and the application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唐剑武[1,2] 叶属峰[3] 陈雪初[2] 杨华蕾[2] 孙晓红[4] 王法明[1] 温泉[5] 陈少波[6]

机构地区:[1]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Woods Hole 02543,USA [2]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 [3]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200137 [4]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威海264209 [5]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116203 [6]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325005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31728003);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项目(编号:JZ2016006)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48

期  号:6

起止页码:661-6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海岸带蓝碳广义上指盐沼湿地、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岸带高等植物以及浮游植物、藻类和贝类生物等,在自身生长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将大气中的CO_2吸收、转化并长期保存到海岸带底泥中的这部分碳,以及其中一部分从海岸带向近海及大洋输出的有机碳.海岸带蓝碳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远大于陆地碳库.盐沼湿地、红树林、海草床、渔业碳汇和微型生物碳泵等5类海岸带碳汇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固碳机理和调控因子.海岸带蓝碳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碳收支的监测、模拟实验和模型研究.我们可以通过恢复、保护和增加这些碳汇来获取新增碳汇,从而得到碳积分,进而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生态保护和恢复.针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以及中国固碳减排的承诺,我们应加强海岸带蓝碳的科学和政策研究.利用蓝碳原理,保护和恢复盐沼湿地、红树林、海草床,增进微型生物碳泵的储碳功能,并建设可持续性海洋牧场等重要海岸带生态系统.

关 键 词:海岸带 蓝碳  生态恢复 盐沼 红树林 海草 微型生物碳泵  渔业碳汇  

分 类 号:Q14[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X1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