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nasal hemorrhage by bi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under nasal endoscop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CHEN YaM;WANG Wen-zhong;MA Shi-yin(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the Third People' s Hospital of Bengbu Affiliated to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0, Chin)
机构地区:[1]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安徽蚌埠233000 [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安徽蚌埠233004
基 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08085MH236)
年 份:2018
卷 号:16
期 号:8
起止页码:1286-128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统计难治性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各年龄段性别分布特点。方法对2014年11月—2017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5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一次甚至两次寻找出血点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难治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各年龄段性别分布特点。结果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治愈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2.67%。68例患者在鼻内镜下发现出血点(第一次发现出血点64例),在双极电凝止血后,未再次出血。全部患者为动脉性的单一出血点,大多位于鼻腔隐匿部位,分别为下鼻道(50.67%,38/75),嗅裂鼻中隔面(13.33%,10/75),中鼻道(5.33%,4/75,其中筛泡2例,筛窦前壁1例,上颌窦自然口1例),鼻中隔后端(6.67%,5/75),鼻中隔凹陷(4.00%,3/75),鼻中隔偏曲侧后方(6.67%,5/75),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后端、中鼻甲腋部各1例(1.33%,1/75),未找到出血点7例(9.33%,7/75)。7例未发现明显出血点的患者,采用双极电凝方法,处理可疑出血及渗血的黏膜,并鼻腔局部填塞治疗,均未出血。所有患者没有选择蝶腭动脉凝固(结扎)术。鼻出血发病男多于女,40岁以后发病在增加,50岁以后女性发病在增加。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符合精准、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常见出血部位、各年龄段性别分布特点可指导临床。
关 键 词:难治性鼻出血 鼻内镜 双极电凝 出血部位 年龄 性别
分 类 号:R765.23] R765.9[临床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