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产融结合与我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基于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    

Financial-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Maturity Mismatc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红[1] 侯贵生[1] 王元月[2]

Ma Hongl;Hou Guisheng;Wang Yuanyue(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hool of Economic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机构地区:[1]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南开管理评论》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8BG0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A790156);山东科技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7RCJJ023)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21

期  号:3

起止页码:46-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基于我国产融结合的现状,结合期限匹配理论的基本原理,实证检验产融结合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短贷长投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且更可能是一种替代性的融资方式,而非企业的主动选择,也因此短贷长投虽然暂时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并没有改善企业业绩,反而对企业业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产业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即参股金融机构,促进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直接缓解企业对短贷长投这一替代性融资方式的依赖,而且可以通过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发挥间接作用。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融资约束的缓解是产融结合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重要渠道。最后,本文还考虑了企业自身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产融结合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证明了我国企业的短贷长投是金融抑制背景下的一种替代性融资行为,其次说明了产融结合等完善金融市场制度缺陷的措施是改善我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的有效途径。另外,本文还通过影响机制和调节效应研究,揭示了产融结合影响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机理,并拓宽了产融结合功能发挥在企业内部约束条件方面的相关研究。

关 键 词:产融结合 投融资期限错配  上市公司

分 类 号:F275[工商管理类] F832.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