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冻土与结构接触面次峰值冻结强度试验研究  ( EI收录)  

Sub peak adfreezing strength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frozen soil and structur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石泉彬[1,2] 杨平[1] 于可[1,3] 汤国毅[4]

SHI Quan-bin;YANG Ping;YU Ke;TANG Guo-yi(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China;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aizhou Polytechnieal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College of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China;Jiangsu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41, 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2]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3]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4]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苏南京210041

出  处:《岩土力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27825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No.2017-K4-017);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苏教师[2016]15号)~~

年  份:2018

卷  号:39

期  号:6

起止页码:2025-20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究冻土与结构接触面次峰值冻结强度影响因素、影响规律及其预估方法,选取南京河西地铁施工区域典型粉细砂为试验土样,利用改进后的大型多功能冻土直剪仪,开展多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冻结强度直剪试验研究。在对次峰值冻结强度定义和量化标准约定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极限峰值后剪应力陡降、峰后剪应力周期性变化、软化衰变等典型变化规律。将次峰值冻结强度与接触面温度、粗糙度、法向应力拟合后发现其分别呈反比例线性、二次抛物线、正比例线性关系。通过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挖掘,得出次峰值冻结强度关键影响因素及大小依次为接触面法向应力、粗糙度,而接触面温度为非关键影响因素。经多元非线性回归,构建了耦合接触面温度、法向应力及粗糙度三因素的次峰值冻结强度预估模型,可为人工冻土区或天然冻土区冻结加固设计、盾构法施工、地下结构物设计等提供冻结强度参数选取依据。

关 键 词:次峰值冻结强度  影响因素 影响规律  预估模型  冻土 接触面

分 类 号:TU4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