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型式及其成因研究——以江西赣县大埠稀土矿床为例    

Patterns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Ion-adsorption REE Ore——Exemplified by Dabu REE Ore Deposit,Ganxian County,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鄢俊彪[1] 吴开兴[1] 刘辉[1] 廖春来[1] 金雄伟[1] 朱平[1] 欧阳怀[1]

Yan Junbiao;Wu Kaixing;Liu Hui;Liao Chunlai;Jing Xiongwei;Zhu Ping;Ouyang Huai(Jiangxi Key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

机构地区:[1]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稀土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

出  处:《中国稀土学报》

基  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60595);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407001);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4070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63001)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36

期  号:3

起止页码:372-3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颗粒粒度分布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石(风化花岗岩)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对矿石的渗透性能、水-岩相互作用及物理力学性质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离子型稀土矿体的开采及其边坡稳定性。以大埠稀土矿床为例,探讨离子型稀土矿石的颗粒粒度分布型式及其成因。水洗筛分结果表明,大埠稀土矿石总体细砾-粗砂和粉-黏粒含量高,其中间组分含量低,呈现出"双峰"式分布特征。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大埠稀土矿石划分为4种颗粒粒度分布型式,即"左倾双峰"式(A型)、"右倾双峰"式(B型)、"水平双峰"式(C型)和"左抬双峰"式(D型)。成因分析表明,A型和B型分布型式主要是风化程度不同的结果,属于基本的粒度分布型式。水土流失可导致A型向B型转化;细颗粒垂向迁移后再沉积,使局部细颗粒含量升高,则分布型式由B型转化为C型。溶解的Si O2向下迁移,在较深处发生沉淀和重结晶作用,使砾的粒度和含量明显升高,则形成D型分布型式。

关 键 词:离子型稀土矿石  颗粒粒度分布型式  成因  大埠  

分 类 号:P6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