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类、地质判识、孕灾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 EI收录)  

Classification,geological identification,hazard mode and typical case studies of hazard-causing structures for water and mud inrush in tunnel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术才[1] 许振浩[1] 黄鑫[1] 林鹏[1] 赵晓成[1] 张庆松[1] 杨磊[1] 张霄[1] 孙怀凤[1] 潘东东[1]

LI Shucai, XU Zhenhao, HUANG Xin, LIN Peng, ZHAO Xiaocheng, ZHANG Qingsong, YANG Lei, ZHANG Xiao, SUN Huaifeng, PAN Dongdong(Geo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61, Chi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61

出  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036000)~~

年  份:2018

卷  号:37

期  号:5

起止页码:1041-10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致灾构造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内在条件和控制因素,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兼具蓄积地下水的自然属性与突水突泥致灾性的社会属性,是地质条件与地下工程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通过221例突水突泥灾害案例统计分析,将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划分为3类11型,即岩溶类(溶蚀裂隙型、溶洞溶腔型、管道及地下暗河型),断层类(富水断层型、导水断层型、阻水断层型),其他成因类(侵入接触型、层间裂隙型、不整合接触型、差异风化型、特殊条件型),研究不同类型致灾构造的结构特征、赋存规律和地质判识方法,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岩溶类致灾构造突水突泥数量居首(约占48%,105例),断层类次之(约占29%,65例),最后为其他成因类(约占23%,51例)。提出4种典型的隧道突水突泥孕灾模式,即直接揭露型、渐进破坏型、渗透失稳型和间歇破坏型。研究成果为突水突泥灾害的致灾机制与灾害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 键 词:隧道工程 突水突泥 致灾构造  结构特征 地质识别  孕灾模式  

分 类 号:U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