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油茶栽培历史与长江流域油茶遗传资源
Cultivation history of Camellia oleifera and genetic resour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hengyuan Qin;Jun Rong;Wenju Zhang;Jiakuan Chen(Center for Watershed Ecology,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Nanchang University and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Key Laboratory of Poyang Lak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330031 [2]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31 [3]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8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072);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年 份:2018
卷 号:26
期 号:4
起止页码:384-39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第一大木本油料作物。普通油茶作为油料作物的栽培历史,现存确切记载不到1,000年,长江流域可能是最早栽培油茶的地区之一。普通油茶的野生近缘种是油茶育种宝贵的遗传资源。普通油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Camellia)油茶组(Sect.Oleifera),其野生近缘种应包括山茶属油茶组和短柱茶组(Sect.Paracamellia)的物种,但油茶组和短柱茶组的划分仍有争议,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仍不清楚。油茶组和短柱茶组是山茶属中多倍体出现频率最高的类群,而且存在突出的种内多倍性现象,人工选择和种间杂交可能在其中起到促进作用。长江流域是普通油茶的主产区,也是最主要的野生普通油茶分布区,拥有丰富的野生普通油茶遗传资源。本研究统计了山茶属油茶组和短柱茶组物种的分布地,并与野生普通油茶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南岭、苗岭及附近地区是油茶组和短柱茶组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野生普通油茶潜在的高适生区,可能是普通油茶及其野生近缘种潜在的种间杂交带。物种多样性从南向北呈下降趋势,可能反映了从南向北的扩散方向。普通油茶及其野生近缘种间的潜在杂交带可能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选择育种提供了天然的育种场,应对这些地区优先开展研究和保护,挖掘与利用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遗传资源。
关 键 词:油茶 栽培历史 遗传多样性 遗传资源 地理分布 长江流域
分 类 号:S79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