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太原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Formation analysis of a severe air pollution event in Taiyu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义宇[1,2,3] 杨鸿儒[4] 王楠[4] 李军霞[1,2,3] 姚佳林[1,2]

LI Yi-yu1,2,3, YANG Hong-ru4, WANG Nan4, LI Jun-xia1,2,3,YAO Jia-lin1,2(1. Shanxi Weather Modification Office, Taiyuan 030032 ,China; 2. Shanxi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Technology Center, Taiyuan 030032, China; 3. Key Laboratory for Cloud Physics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4. Civil Aviation Xinjiang Air Traffic Administration, Urumqi 830001, Chin)

机构地区:[1]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32 [2]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山西太原030032 [3]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4]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出  处:《气象与环境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51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5109);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Z01604)共同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34

期  号:2

起止页码:11-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针对2016年12月29日—2017年1月6日山西省太原市内发生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通过分析常规天气条件,SO2、PM2.5和PM10的排放清单以及后向轨迹模式,探讨本次重污染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次污染事件持续时间长,重度染污持续将近5 d,多种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细粒子是污染过程的主要贡献;太原市处于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为冷高压持续稳定,近地面风速小、风力弱地面形势下,形成了大范围、长时间的静稳天气;在污染期间太原地区主要受到来自西北和西部共四种气流输送类型的控制,其中来自西北的气流输送轨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明显小于其他三条轨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输送轨迹的输送高度可能是造成轨迹对应污染物浓度之间差异的一个原因,结合污染物排放源分布发现这次污染事件的形成受本地源和长/近距离输送的共同影响,其中本地源的贡献更为显著。

关 键 词:空气污染 PM2.5 SO4

分 类 号:X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