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脑电信号分析的不同年龄驾驶人疲劳特性  ( EI收录)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in Drivers of Different Ages Based on Analysis of EE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裴玉龙[1] 金英群[1] 陈贺飞[1]

PEI Yu-long;JIN Ying-qun;CHEN He-fei(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Heilongjiang, China)

机构地区:[1]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出  处:《中国公路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1047;5117814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803901)

年  份:2018

卷  号:31

期  号:4

起止页码:59-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研究不同年龄驾驶人驾驶过程中疲劳情况及疲劳累积速度,对比其疲劳产生与变化的差异性,获取不同年龄驾驶人的最优驾驶时间,设计自然驾驶试验,利用Physio生理多导仪采集脑电数据,并采用主观检测方法对驾驶人进行问询。应用MATLAB对采集到的脑电数据进行降噪处理,通过积分获取各时段α波、β波和θ波的平均功率谱密度,进而求得脑电指标R_((α/β)),R_((θ/β)),R_((α+θ)/β)。利用SPSS将其与驾驶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判断,选取R_((α+θ)/β)作为驾驶疲劳表征指标。对各年龄段驾驶人的R_((α+θ)/β)进行均值化处理,并将其与驾驶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分析驾驶人年龄对驾驶疲劳累积速度的影响。对驾驶过程中各时段的R_((α+θ)/β)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结合主观问询结果确定不同年龄驾驶人的最优驾驶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和中年驾驶人在0~1.5h内疲劳累积速度相对缓慢,老年驾驶人较快;在1.5~3h内,青年驾驶人疲劳累积速度最快,中年驾驶人最慢;老、中、青年驾驶人的最优驾驶时间分别为60~75,120~135,105~120min;不同年龄驾驶人其驾驶经验、体力和精力及外界环境干扰是影响疲劳累积速度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验证了采用R_((α+θ)/β)作为驾驶疲劳表征指标的有效性,有助于为不同年龄驾驶人安全驾驶时长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交通工程 驾驶疲劳累积  驾驶试验  驾驶人年龄  

分 类 号:U491.6[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