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基于生命意义理论模型的整合    

How to experience a meaningful life: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s on meaning in lif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荣伟[1,2] 李丹[1]

ZHANG Rongwei;LI Da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School of Maxism, Fujian Polytechnic of lnformation Technology, Fuzhou 350003, 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234 [2]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350003

出  处:《心理科学进展》

基  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840001);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900);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Y15303)的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26

期  号:4

起止页码:744-7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NSSD、PUBME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个体没有停止过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探寻。生命意义是个体从其生活经历或经验中萃取的生活的目标和重要性,它根源于个体对自己、世界以及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理解。生命意义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增进身体健康,提升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引发积极应对方式,促进人际和谐,提高学习与工作绩效,以及修复心理创伤促进心理成长等。生命意义形成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寻找意义模型、应对与成长模型、整合模型、双系统模型、五"A"模型和层次模型等6种。这些模型主要包含情境性意义和一般性意义这两种意义形态,并认为它们之间的不一致性是意义构建的动力。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推论这种不一致性所带来的心理需求未满足感才是意义构建的根本动力。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生命意义内涵的整合和作用的挖掘,验证基本心理需求是否满足与生命意义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推进生命意义的认知神经机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

关 键 词:生命意义 意义构建  情境性意义  一般性意义  基本心理需求  自我发展

分 类 号:R395[心理学类] B84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