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解析  ( EI收录)  

Land use transition of mountainous rural areas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佰林[1] 高江波[2] 高阳[3] 蔡为民[1] 张凤荣[3]

ZHANG Bailin1, GAO Jiangbo2, GAO Yang3, CAI Weimin1, ZHANG Fengrong3(1. 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Land Surface Pattern and Simulatio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3.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

机构地区:[1]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7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098;41501087;4177156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452702)~~

年  份:2018

卷  号:73

期  号:3

起止页码:503-5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山区土地开发及其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农业社会人地关系紧张的体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减轻了山区农村土地的人为扰动,由此驱动土地利用发生转型,引发一系列自然和社会经济效应。按照"土地利用转型—驱动力—效应—响应"的分析框架,剖析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和规律,提出山区农村土地整治的响应措施。研究表明:(1)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体现出土地利用形态在长期变化过程中的趋势性转折,显性形态转型即由农业社会的耕地扩张和林地收缩演变为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收缩和林地恢复性增长,隐性形态转型即伴随上述过程发生的土地边际化及生态功能恢复;(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劳动力转移引发土地人为扰动减轻是直接驱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恶劣的生存环境等引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更为根本的驱动力;(3)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降低了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并提高了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其社会经济效应应聚焦山区农村发展与农户生计安全层面,并亟需实证研究的支撑;(4)当前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是自然恢复和生态优化的良性过程,有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山区农村土地整治要顺应其土地利用转型规律,目标导向从耕地数量增加转向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福祉协同提升。

关 键 词:土地利用转型 驱动力 效应  土地整治 山区  中国  

分 类 号:F32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