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Therapeutic effect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versus 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for recurrent trigeminal neuralgia after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强[1] 俞文华[1] 杜权[1] 朱强[1] 车志豪[1] 王昊[1] 董晓巧[1] 杨定博[1] 沈永锋[1]

HU Qiang;YU Wen-hua;DU Quan(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6, Chin)

机构地区:[1]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神经外科,310006

出  处:《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基  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C33092);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3813)

年  份:2018

卷  号:15

期  号:1

起止页码:26-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别采用MVD(25例,MVD组)与PBC(67例,PBC组)治疗的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VD组和P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治愈率高于PBC组(88.0%vs 64.2%,P<0.05);PBC组复发率高于MVD组(27.0%vs4.2%,P<0.05);MV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BC组[(102.0±28.2)min vs(20.9±10.6)min,(11.7±3.5)d vs(4.3±1.8)d,均P<0.05);PBC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MVD组(26.9%vs4.0%,92.5%vs 16.0%,均P<0.05);MVD组与PBC组口角疱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vs40.3%,P>0.05)。PBC组出现咀嚼肌乏力37例;MVD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侧耳鸣1例。结论 MVD和PBC均能有效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MVD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咀嚼肌乏力等并发症少;而PB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关 键 词: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球囊压迫 复发

分 类 号:R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