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精定位  ( EI收录)  

Relocation of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 sequence of the M_s7.0 Sichuan Jiuzhaigou earthqua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房立华[1,2] 吴建平[1,2] 苏金蓉[3] 王毛毛[4] 蒋策[5] 范莉苹[1] 王未来[1] 王长在[1] 谭夏露[1]

Lihua Fang1,2, Jianping Wu1,2, Jinrong Su3, Maomao Wang4, Ce Jiang5, Liping Fanl, Weilai Wang1, Changzai Wang1 & Xialu Tan1(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Seismic Observation and Geophysical Imaging,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Sichuan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Chengdu 610041, China; College of Oceanography,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Guangdong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Guangzhou 510070, Chin)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2]中国地震局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3]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 [4]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南京210098 [5]广东省地震局,广州510070

出  处:《科学通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4067;41774102);中国地震局"四川省九寨沟7.0级地震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63

期  号:7

起止页码:649-6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IC、JST、MR、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基于三维速度模型的定位方法,测定了九寨沟M_s7.0级地震的主震位置,震中为103.806°E,33.201°N,震源深度为20.4 km.使用最近一个强震台(51JZB)的S-P到时差,估算了主震初始破裂点的深度不浅于14.3 km.利用流动观测获得定位精度较高的余震,对早期余震位置进行校正,并采用双差方法对震后一个月的余震进行了重定位,获得了3030个地震的位置.余震呈北西西向的条带状分布,长约42 km,余震北临塔藏断裂,南接虎牙断裂北端.主震位于余震带的中央,其两侧各有长约20 km的余震带,西北侧有一长约5 km的余震稀疏段.西北段余震深度较浅,余震带宽度约6 km;东南段余震深度较深,余震带较窄,约4 km.余震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范围在4~20 km之间.发震断层倾角较陡,平均值约为84°.断层倾向和倾角沿走向方向有明显变化,断层在浅部向西南倾斜,深部略向北东倾斜.主震初始破裂点深度大于矩心深度和余震平均深度,地震破裂由深向浅传播.余震沿断层走向有明显的时空扩展特征,震源区可能存在余滑.

关 键 词:九寨沟地震  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深度 发震断层

分 类 号:P3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