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C市为例
A Research on the Elde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Taking C city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XIAO Xingzheng1(1. School of Management, Sichuan U 2. School of Managemen niversity t, Shandong , ZHAO Zhibin2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
机构地区:[1]四川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2]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济南250100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4BJ08)
年 份:2018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1-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SCI、CSSCI_E2017_2018、IC、NSSD、RWSKHX、核心刊
摘 要:随着人口红利的消褪,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已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所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但是,就中国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而言,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仍旧存在严重的非平衡性,特别是西部地区诸多老龄人口大省,却未完全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究其原因,老年人自身能力与再就业意愿的不匹配是其关键阻碍因素,西部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往往导致自身能力高的老年人其再就业意愿却不强,从而大大降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与效果。可以说,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涉及微观个体层面与宏观区域层面的系统工作,且宏观层面因素往往会通过影响微观层面因素而左右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尤其是老年人的个体能力与再就业意愿。对此,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构建融合个人能力、再就业意愿以及个体特征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模型,并以西部地区S省C市的老年人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老年人个人能力与再就业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他权变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教育程度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具有正向效应,即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其再就业意愿就更加强烈;经济收入对教育程度与再就业意愿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经济收入越低而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其再就业意愿会更加强烈;虽然性别对教育程度与再就业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未得到检验,但是其揭示了文化因素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据此研究结论,对C市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而言,一方面要围绕"提高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与"提升老年人个体能力"两个核心,展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工作;另一方面要协调企业、社区等整个社会的力量,系统性地开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最后,提出C市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战�
关 键 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教育程度 再就业意愿 经济收入 文化因素
分 类 号:C96[公共管理类] F249.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