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超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综述  ( EI收录)  

Review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shrinka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宝春[1] 李聪[1] 黄伟[1] 安明喆[2] 韩松[2] 丁庆军[3]

CHEN Bao-chun;LI Cong;HUANG Wei;AN Ming-zhe;HAN Song;DING Qing-jun(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Fujian, China;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机构地区:[1]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2]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出  处:《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305245)

年  份:2018

卷  号:18

期  号:1

起止页码:13-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收缩特性及其随时间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了材料组成、养护制度与内部温湿度场对UHPC收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HPC收缩早期(0~7d)发展快,占总收缩的61.3%~86.5%,中期(7~28d)发展缓慢,占总收缩的13.5%~27.9%,后期(28d后)趋于稳定;UHPC以自收缩为主,占总收缩的78.6%~90.0%,是早期开裂的主要诱因;收缩测试起始时间可取试件成型后1d(24h),终止时间可取90d或120d;在结构设计时,可参考各国规范取收缩为500~800με,热养护后可不考虑残余收缩;对于收缩预测模型,各国规范尚未统一,多借鉴现有的收缩模型,应完善与修正收缩预测模型;对于材料组成,目前集中于纤维、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对收缩的定量影响,且各组分对收缩的影响不同,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应结合结构用途、制备工艺与施工过程等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内部温度与湿度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28d后的普通混凝土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深入研究胶凝材料含量大、组分差异性明显、活性矿物掺合料掺量高的UHPC早期内部温度与湿度场;为了降低收缩,基本采用内养护,添加膨胀剂、减缩剂与粗骨料等措施。可见:为了减小UHPC收缩的同时又不降低其力学性能,应该优化UHPC配比,合理使用外加剂,采取适当养护制度等措施。

关 键 词:桥梁工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 收缩  材料组成  收缩预测模型  热养护 内部温湿度  内养护

分 类 号:U41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