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Yiming Hu1,2,3, Jianchao Liang3,4, Kun Jin5, Zhifeng Ding3, Zhixin Zhou3, Huijian Hu3 Zhigang Jiang1,2(1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3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Conserva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Guangdong Public Laboratory of Wild Animal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Guangdong Institute of Applied Biological Resources, Guangzhou 510260 ;4 School of Nature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5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广州510260 [4]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100083 [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0361,31372175); 科技基础性专项(2013FY110300)
年 份:2018
卷 号:26
期 号:2
起止页码:191-20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山地生态系统生境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高,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机制。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是全球生态热点区域。其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大(100–8,844 m),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本研究通过整合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系统地分析了10目23科160属313种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发现该区域哺乳动物总体及其子集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都为左偏倚的中峰格局,物种多样性在海拔900–1,400 m之间最高,不同物种子集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模式有所不同。UPGMA聚类分析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可以划分为5个聚类簇(海拔100–1,500 m、1,500–2,000 m、2,000–3,000 m、3,000–4,200 m以及4,200–6,000 m的地区),大致与该地区植被的垂直带分布相吻合。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在中低海拔最为丰富,可能跟东洋界与古北界生物群扩散后的交汇地带相关。喜马拉雅山区贯通南北的沟谷是生物扩散和迁移的通道,沟谷内水热资源较好,气候稳定性高,为高山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创造了栖息条件。综上,喜马拉雅山沟谷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生物扩散和交流关键的"生态走廊",应加强对喜马拉雅山沟谷地区的保护,以维系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关 键 词:喜马拉雅山 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空间分布格局
分 类 号:Q9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